几岁的孩子,不是个只要人照顾的孩童,而是补写我们0-6岁历史的天使,TA告诉我们“孩子是怎么认识世界的”——题记
最多 样、最丰富的是人,特别是孩童。他们总有很多很多可能,那是我们不去亲历、见证,就永远也想不到的种种可能。
天性
成人世界的规则和套路,我们就是不熟也实践了几十年,而小孩则不是,他们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灵动、丰富。在每一位经验、知识双重贫乏的父母面前,孩子们可谓尽显他们的天性。
他们是男孩,又是女孩,是女孩,也是男孩——是儿童就要按照某种天性来反映世界,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,他们从来就这样,只是后来他们就都变了。
在孩子成长的历程中,哪一位父母没有过迷茫与无助呢?除此之外还有惊喜,包括思维的跳跃与意外,时常的反思与天问。
爱美
“爱美之心人皆有之”,美是不用教的!但发现美却是一种十足的能力。每个孩子都是美的,他们是上天赐予父母最好的礼物。当他们来到这个世界,第一眼就看到了美。
空气,阳光,雨露,笑脸,还有春天、花儿……他们随手轻轻一抓,一件宝贝就来了,就像神话魔法一般美妙。此后,世界尽是如此神奇,孩子们想要什么就去抓,只要去发现,总会找到他们想要的。我家宝宝就是这样啊。
妈妈总是说,如果她有一个女儿的话,那就要天天给她买好多好多漂亮的衣服,打扮得靓靓的。我们宝宝不是女孩子,一样被妈妈打扮得漂漂亮亮。而且这还远远不算,宝宝自己也是个“小臭美”。
妈妈的围巾他要围,妈妈的发夹他要用,甚至妈妈涂脸的化妆品他也硬要往头发上挤,让妈妈那个又气又笑啊。其实我们宝宝还是个“小花痴”呢?他最钟爱各种花花草草了。
罗胖说的,发现并创造美就是我们一生最重要的一种能力,正是这种能力创造了整个世界!于是,有了孩子后,我们很多父母就在自觉与不自觉间“入局”了。我们也不例外啊!
“花花”
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宝宝开始好喜欢“花花”了!那是各种各样的花儿,长在乡间野路,村前屋后,包括野花儿,菜花儿,香蕉花儿,还有果花儿,只要他能见到的,就一定要摘来把玩、扮美,不是爸爸妈妈给他摘,就是自己去摘,这个就是他眼中的“摘花花”啊。
每次回家,除了带宝宝去“摘果果”,看大鹅外,还要给他顺带摘好多的“花花”,他永远都不嫌多,摘了一把还要一把,摘了这种还要那种。他把所有的花儿都放在他的自行车篮子里,插在车把上,然后再骑上车飞飞走,似乎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美感与胜利……
那是肯定的。还记得小时候在家乡的时候吗?春天来了,漫山遍野都是五颜六色的杜鹃花,红的,黄的,白的,我们就一把一把折过来,也是插在车把上,欢快的骑行在公路上,那份胜利与兴奋的感觉啊,那一刻好像春天都被我拿过来了,要带回家一样!
此情此景,真是恍然啊。看着宝宝快活兴奋的样子,我又怎会不想起自己的童年呢?想当年,春天自己就是这样经历体验过来的啊!
“美感”
前苏联加里宁曾指出,儿童的感受性是很强的,要多给儿童介绍周围世界,特别是土地、森林、山脉、河流、海洋等这些大自然的形形色色,从而为孩子形成“人类性格的最好的特质”奠定基础。
是的,大自然就是孩子眼中最神奇的存在。它有孩子们探索不尽的奥秘,大自然又是诱人的,它蕴涵着永恒的美,那潺潺的流水,鲜艳的花朵,婉转的鸟鸣,无不给孩子带来乐趣和遐想。
所以,好多时候,看到孩子,我都会反思,作为一个父亲,我要为他的精神世界呈现一道什么样的风景线呢?我该为宝宝做点什么呢?
“童年就是感性的,一旦失去不可重来”,一位儿童作家这样说。我以为,感性的童年要让孩子充分感受世界的美,让他在这种种的美好里能够自己得到某种顿悟。
显然,这种顿悟要比单纯的知识重要得多,这才是真正属于他们的认知啊!记得有一次妈妈对宝宝说,“……被狗咬了要打狗针”,谁知道宝宝脱口而出就问道“那被蛇咬了是不是要打蛇针?”——没有谁告诉过他啊,可那一刻他竟然就这么说了,这一点让妈妈好惊喜。
这就是美感与感性的魔力,与孩子在一起,最应该提升的是父母的敏感度——对美好的感受与把握。孩子们需要美,感性的美,对孩子来说,所有信息都是新鲜的,信息之间没有固定僵化的意义关联。
风景
所以父母不要试图总将自己的某种理性认知强加给幼小的孩童,就像罗胖感悟的那样:父母应该把广袤的世界,像布置一道风景一样,摊在孩子的面前,让孩子自己去挑。
要相信“孩子的世界只是和我们不同,而并不是更弱小的世界”。他们是“智力上更弱小”的人,却也是“感受力上更强大”的人。
宝贝,大胆做你自己,让世间一切美好引领你,让你自己成就自己!你是妈妈前世的女儿,却也是爸爸今生的跑友。宝贝,爸爸呼唤你,春天在召唤你,大地也在引诱你哦,你快来看啊!快跟妈妈出发,跟爸爸一起去奔跑、望牛、看大海……
浪漫拉马丁原创文章,欢迎转载,谢谢。
评论